人防宣传

科技技能

当前位置:人防宣传 > 科技技能 > 正文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

发布日期:2016-01-12

来源:东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1、什么是化学武器?
     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或毁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毒剂并能施放毒剂的各种武器叫化学武器。
 
2、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有哪些?
  中毒途径多:化学武器借助爆炸作用可使毒剂分散成气、烟、雾、液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杀伤范围大:染毒空气可随风飘移很远并且无孔不入,可以钻入密封不严的人防工程或房屋并杀死杀伤里面人员,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液态毒剂对人防工程具有渗透作用,使防护难度加大。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毁伤性武器。
  作用时间长:有些持久性毒剂污染地面或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天,甚至数周。
  制约因素多:化学武器的使用效果易受气候和地形、地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城市建筑物等,对毒剂的作用都有一定影响。
   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化学武器主要杀伤有生力量。建筑物、武器装备和物资材料等物质的性能虽因染毒和消毒而略有影响,但妨碍不大。

3、毒剂的种类和性能有哪些?
    常见的化学毒剂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五类。
    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属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毒性最大,伤害作用最快,渗透能力强。毒剂进入人体后,迅速破坏神经,产生各种症状,主要有胸闷、瞳孔缩小、视力模糊、流口水、多汗、肌肉痉挛,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抽搐而死。

    糜烂性毒剂中毒症状:破坏细胞组织、引起皮肤、器官、粘膜糜烂,一般来说这类毒剂的死亡率较低。主要有芥子气。人员吸入芥子气后,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支气管炎、流涕、咳嗽,严重时呕吐、便血,甚至死亡。眼睛接触到芥子气时,会引起炎症。严重时导致失明。

  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症状:破坏细胞氧化功能引起全身组织记性缺氧,引起人员窒息死亡,这类毒剂只需采取对呼吸道防护。主要有氢氰酸个氯化氰。人员中毒后,开始时流泪、咳嗽,很快感到胸闷、呼吸困那、瞳孔散大、强烈抽搐而死。氯化氰对人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更强。

  窒息性毒剂中毒症状: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伤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窒息而死的毒剂。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液,胸部压痛,严重时面部皮肤发青紫,呼吸变快,直至死亡。这类毒剂潜伏期较长,只需进行呼吸道防护,一般不需要消毒。主要有光气。

    失能性毒剂中毒症状:可分为躯体性失能剂及精神性失能剂,它使人的思维或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使人暂时丧失战斗力。它主要是
通过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通常不会引起死亡或永久性伤害。主要有毕兹。
4、化学武器的杀伤途径有哪些?
    化学武器的杀伤主要是通过爆炸、布洒、加热蒸发等方法,将毒剂气化、烟化、雾化、粉化或液化,被人、畜吸食或沾染到皮肤上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

5、如何判断遭到化学武器的袭击?
    (1)飞机在城市上空低飞并布洒大量烟雾;  (2)有大片雾状飘来;  (3)飞机飞过或炸弹爆炸后,地面有大片均匀的油状斑点;  (4)多数人突然闻到异常气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有刺激。这些,都应认为化学袭击的征候。

6、怎样防护化学武器的袭击?
    当听到防空警报或判明敌人实施化学武器袭击时,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首选利用人防工程进行防护,有组织地迅速进入人防工程,减少活动,不得随意出入,以减少工程内的氧化消耗,防止带进毒剂。其次是利用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迅速穿戴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视情穿戴防毒衣、防毒手套,或利用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

   通过染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质地坚硬、干燥的道路,尽可能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方,快速通过。
7、染上化学毒剂怎么办?
    沾染化学毒剂后要及时消毒。当毒剂滴落到人身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或用5%至l0%的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越及时越好。

    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2%的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非棉织品可用热蒸消毒。暂时不用的衣物,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有包装类食品染毒只需对包装表面消毒即可,无包装类的一般均应销毁。水源染毒应利用就便器材净化。如在水中加入适量漂白粉和混凝剂,搅拌均匀,沉淀后过滤净化,经检验无毒后方可食用。
 
8、化学武器袭击化学事故、煤气中毒及食物中毒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有毒化学品使大量人员同时中毒,不同之处是中毒途径及居民的防护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
 
9、什么是化学事故?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泄漏、污染、爆炸,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事故,叫做化学事故。

10、有毒化学物质有哪些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毒物,一类是有机毒物。
    有毒化学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渗透侵入人畜身体,破坏人、畜生理功能,导致急性中毒,严重时会造成大量人、畜死亡。农药易发生爆炸、燃烧,氯气、氨气等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后,会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使农作物«烧干”死亡。沾染有害物质的瓜果、蔬菜,会使人、畜发生间接食物中毒事故。

11、对化学事故有哪些防护方法?
  对化学事故的防护、消毒和急救,与防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和手段相类似。
  一旦发生化学事故,就要迅速采用各种器材保护自己。可以用防毒面具、湿口罩、湿毛巾等保护呼吸道;用雨衣、手套、雨靴等保护皮肤;用防毒眼睛、游泳潜水眼镜、开口透明塑料袋等保护眼睛。

    不到事故现场围观,而应迅速向侧上风方向转移到安全地区。
   有条件的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施的人防工程。
   来不及撤离时,应在结构较好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通风机、空调机,熄火,堵住明显的缝隙,尽可能躲在背风、无门窗的地方,同时用电话等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离开染毒区后要脱去污染衣物,及时进行洗消,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12、人员中毒后怎么办?
      尽快将中毒者撤离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侧上风方向安全区施救,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衣扣和腰带,注意保暖。

     消除口腔异物,维持呼吸道畅通,及时送医院治疗。应注意将中毒者的头偏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或温水冲洗皮肤。碱性毒物可用2%醋酸或柠檬酸溶液冲洗;酸性毒物可用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冲洗。

    误食中毒的,若中毒者神志清醒,可刺激咽部及舌根部引吐,或快速、大量喝洗胃液或清水。为保护胃黏膜,可服用牛奶、蛋清、米汤等胃黏膜保护剂。
    发现呼吸衰竭者,立即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发现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使用解毒药。中毒事件发生后,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毒剂类型,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