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宣传

人防知识

当前位置:人防宣传 > 人防知识 > 正文

日本在抗震防灾中的优势技术

发布日期:2017-01-17

来源:阳江市人防网站http://www.yjrfb.org.cn/rfzx/zainanfanghu/2016/1212/403.html

        我国的邻国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在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的国家为什么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秘诀就在于日本长期以来积累的抗震防灾普及工作方面的工作,尤为突出的是他们在抗震防灾方面引入了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为抗震防灾提供了更为全方位的保障。

 一、到位的抗震防灾知识普及工作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数量不等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每年法定«防灾日”到来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常年宣传普及之下,防震救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

 从熟悉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到室内布置、起居生活,日本人格外注意消除安全隐患、保持逃生通道畅通。行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政府指定的避难«缓冲地带”,不少城中绿地和街心公园的入口处都插着«地震避难所”的牌子。因此,日本在抗震防灾知识方面的普及工作是做得相当到位的,这也成了日本每次在重大灾情面前实现了最小损伤的秘诀所在。

 二、及时的震时预警系统

 今年614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日本东北地区也发生了强烈地震,但并没有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政府推行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在危机来临之时扮演了救世英雄的角色。

 «紧急地震速报系统”是指地震仪在测得地下传播速度较快的地震初期微震«P波”(每秒5~7公里)后,将自动推算剧烈震动的«S波”(每秒3~4公里)规模。如果预测震度(日本标准)最大超过5级弱,那么气象厅将向震度达到4级以上的地区发布预测震度。P波和S波的产生是有先后的,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技术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就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这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就成了人们逃生的宝贵时间。

 日本自20079月开始启动紧急地震速报制度,这也是全球首个地震预警系统,日本气象厅开始面向一般市民提供5级以上的地震警报。日本气象厅是主管监测地震和海啸的专门机构,建立了覆盖全面的灾害管理信息网络和24小时监测系统。普通市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和专用的防灾行政无线设备接收警报,在更大的地震波来临前,保存生命,减少损失。

 日本气象厅还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紧急地震迅速预报”,以减轻受灾程度。即把家庭和办公室的家电产品、房门等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由电脑自动控制,当地震计捕捉到震源的纵波以后,可在35秒后发布紧急预报,系统接到紧急的震迅报以后,能立刻自动切断电源。

 另外,日本科学家在部分海域水下2000米处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此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

 三、先进的震后自救技术

 日本有1.3亿的人口,但使用移动电话的人数却将近1亿左右。移动电话不仅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通讯工具,更是日本人在频繁的震后能够保障生命安全的不可缺少的自我«救援工具”。

 如日本第二大移动电话运营商KDDI在一次地震灾难中提供了无线电控制和手机地图。该服务能够实时评价你所在地区的情况,指引你走最安全的路线,而且即使没有网络信号,这套系统也能工作,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标出位置。在灾难应急机构的要求下,20074月以来在日本售出的手机都安装了GPS接收器。这样,即使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救援人员也可以追踪到使用者的位置。目前,在日本使用的手机大约有30%都可以由GPS追踪到。

 日本还在救灾中使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射频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比如在避难的道路路面上贴上RFID标签,避难者通过便携装置可以清楚地知道安全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又如,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堆里不能动弹或呼救的话,内置RFID标签的手机会告诉搜救人员被埋者所处的具体位置,使搜救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

 因此,与日本相比,无论是在抗震防灾全民普及工作方面,还是在防灾和抗灾的现代化科技方面,我国均落后于日本。不但缺乏类似有效的地震预警和灾害评估等系统,而且现代信息化手段还未在危机预警和防灾减灾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现有的信息化手段同样在危机面前苍白无力,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所以,在抗震防灾方面,我国需多借鉴日本的经验,高度重视现代信息化技术灾前、灾后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定期定点的防灾知识普及工作,使抗震防灾意识深入人心,使得我国人民也能在灾难来临时做到临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