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宣传

人防知识

当前位置:人防宣传 > 人防知识 > 正文

阿富汗教会美国空军什么

发布日期:2010-11-23

在阿富汗,北约士兵们每天使用着卫星电台和远程视频终端来呼唤近距空中支援,虽然北约空面武器的命中精度已经达到数米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阿富汗战争进行得一帆风顺。

阿富汗的问题,更多地是来自地理和人文环境的问题。如果总结一下,这里的情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城市、山地和人口稠密区。尽管拥有精良的技术和史无前例的训练水平,但各种事故和错误仍然造成了令人尴尬的平民伤亡,友军误击所造成的损失已经让北约在阿富汗的近距空中支援变成最麻烦的问题之一。

北约驻阿部队已经宣布了新的近距空中支援实施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空中打击在阿富汗百姓中的恶劣印象。事实上,在整个北约国家中,新技术、新武器以及新型飞机都在开发之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空军能够在 21 世纪的复杂战场上变得更加“有用”。

重中之重

1989 年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空军总计进行过 5 次重大战争行动,每次行动中近距空中支援总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2003 年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战争需要已经促使美国开发了多项关于近距空中支援的技术和战术,如今在阿富汗,这已经成为美军及其盟国实施近距空中支援的主要方法。

在驻伊多国部队前司令、美国中央司令部现任司令大卫•皮特拉欧斯上将的影响下,从 2007 年以来,驻伊美军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时,不再把近距空中支援作为提供保护的第一手段。皮特拉欧斯的反游击作战理论的基本理念是,使用近距空中支援所带来的短期战术优势,常常会被由此导致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抵消,后者的消极影响甚至更大。近距空中支援带来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却让美军输掉了另一场更重要的战争——在反恐战争中赢取当地民众的支持。

驻伊美军指挥官在提到空中力量的运用时,已经不再用“杀伤链”这一说法,而是改用了“效果链”。美军对近距空中支援在城市作战和复杂地域下作战的效能认识正在更新。目前驻伊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科莱斯特尔上将已经下令,要求美军“详细检查并限制诸如近距离空中支援一类可能对居民附带伤亡的行动”。

这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改善驻伊多国部队地面人员和空军联合终端攻击管制官的训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控制攻击行动,防止伤亡扩大。麦克科莱斯特上将指出,在这样的行动中,死亡人数中会有 14% 的平民,伤者中平民的比例则高达 22% 。“只有在规定的有限条件下,才可以动用空地武器和非直射火力攻击居民区设施,”麦克科莱斯特尔上将在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

英军也在设法通过改良训练来减少附带伤亡。皇家陆军航空兵高级飞行教官爱立克斯•戈德弗雷少校在接受《简氏防务周刊》采访时说,英军即将派往阿富汗的攻击直升机机组成员目前的训练重点,就是如何避免附带伤亡。“问题的关键是控制进攻行动。交战守则有时会不允许我们攻击某些目标。我们必须明白那些是合法的,那些做法是非法的。我们教授飞行员们很多东西,帮助他们掌握交战守则,这在战场上非常重要。”

阿富汗战争是在平民聚居区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近距空中支援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所携带的武器都必须做出相应改进。除了武器的命中精度要大幅提高,确保准确命中,它们的爆炸威力和毁伤效果都要做出改进。

GPS 制导问题

在上世纪 90 年代空地武器的精确制导化趋势中,激光制导武器始终处于最前沿的位置,但这种武器在恶劣天气下却难以发挥使用效能。由此产生了 GPS 制导武器,如波音公司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DAM )和雷神公司“铺路”系列 GPS- 激光制导双模弹药。这些武器在打击精度上大大提高,但科索沃、伊拉克以及后来阿富汗的经验却表明,前线部队需要更小的战斗部,这样它们才能在距离友军和平民更近的距离上使用。

[FS:PAGE]

这一需求的促动下,波音公司又于 2001 年后开发出 GBU-39 小直径炸弹( SDB ),这种武器战斗部只有 250 磅:比此前美军武库中精确制导武器中最小的还要小一半。“ GBU-39/B 让空军有能力减少附带伤亡,让空军联合终端攻击管制官在攻击目标时有了更多选择。”在 2006 年美军首次使用 SDB 后,美国空军盖里•诺斯中将说。“这种新型空地弹药让我们的战斗机拥有了常规炸弹的爆炸威力,但破片和爆炸影响范围却小于原有的弹药。”

SDB 到来之前,美军在可能造成较大附带伤亡的情况下,常常会犹豫是否应呼叫携带重磅武器的固定翼飞机前来支援。联合终端攻击管制官会更乐于选择陆军的攻击直升机——它们拥有机炮和战斗部较小的洛马 AGM-114 “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此外,同样装备“地狱火”的 MQ-1 “捕食者”无人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需要应对的目标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军所针对的目标有很大差异,那时北约空军所使用的武器大多是为打击装甲车辆和地下硬目标而开发的。而伊拉克和阿富汗,却很少有这样的目标。过去 8 年来,美军开始对开发“全球反恐战争”所需要的新式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些新武器应该更适应土坯房屋和越野车这类较软的目标——普通高爆反坦克导弹或 500 磅高爆炸弹在命中它们时,战斗部通常难以充分起爆。

英国皇家空军是率先装备和使用雷神公司“铺路” IV 多模制导炸弹的用户,该弹的引信可由载机飞行员在空中预设,针对不同的目标设定引信显著提高了炸弹的作战效能。在阿富汗作战的皇家空军“鹞” GR.9 和“狂风” GR.4 飞行员对“铺路” IV 十分青睐,称其为“有选择性的武器”。美国陆军也为 AGM-114 装备了温压战斗部以及增强爆炸型战斗部,以便提高对阿富汗村庄那种土坯房屋的攻击效果。

过去 8 年来,随着拉菲尔“闪电” III/IV 、雷神公司先进瞄准前视红外吊舱( ATFLIR ),以及洛马公司“狙击手”等第三代先进瞄准吊舱陆续装备,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效能显著提高。和美国原先的费兰蒂 TIALD 和洛马“蓝丁”吊舱( LANTIRN )相比,它们的性能有了巨大的进步。

2001 10 月美军开始在阿富汗展开空中进攻行动后,美国空军越来越多地使用波音 B-52H “同温层堡垒”和洛克韦尔( Rockwell B-1B 远程轰炸机从事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速度较快的战斗机要深入伊拉克和阿富汗内陆地区作战,由于航程所限往往需要空中加油才能到达预定作战区域,而这对于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是非常不利的。在阿富汗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在联军占领阿富汗之前,喷气式战机根本没有可用于起降的机场。这意味着,如果不进行空中加油,它们最多只能在阿富汗上空逗留一小时多一点儿。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飞行员常常要花时间来了解地面和空中的战场情况,他们可能会在战斗最为关键的时刻去接受空中加油,对地投放武器的时间就更少了。

战术性地使用 B-52H B-1B 就能避免这种问题,这些飞机能在阿富汗战场上空停留 9 10 个小时而不必匆匆返回基地。即使在今天北约喷气式战斗机已经进驻阿富汗的情形下,战场广袤这一事实仍然让这些轰炸机比战斗机更具优势——前者的机组人员可以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比战斗机飞行员掌握更多的战场态势。美军特种部队在使用洛克希德 AC-130 炮艇机时对这一点就已经深有体会。

现在,美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在任何时间都有 12 MQ-1 9 颗卫星在阿富汗上空,以持续监视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携带重武器的无人机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停留在任何特定地点,如需要执行精确地面行动的地方,或正遭受袭击的联军据点。地面控制站里,无人机操控人员可以自动追踪目标、重放攻击视频,甚至可以通过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树林中的目标,对地面复杂的战局的了解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无人机也可以挂载武器对地进行攻击,对目标发动攻击所需的时间,仅相当于过去的零头——那时人们要呼叫战斗机或者轰炸机,而飞行人员还要和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就攻击目标进行讨论。

[FS:PAGE]

移动视频技术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及北约国家的近距空中支援理论的核心是要求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和飞行员确认他们已经准确识别了目标。此后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才能让飞行员投放武器攻击目标。直到世纪之交之前,这一过程都还在通过无线电用口头方式进行,飞行员和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常常要花上很长时间在战场上“边走边谈”,最后才能确定他们所说的东西的确是同一个目标。

有些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装备有激光目标指示器,这对于快速识别目标,与飞行员取得共识很有帮助,但这种装备十分笨重,并不适合那些远离车辆、徒步作业的管制官。搬运这些设备需要车辆,而设备所需的电池也要用汽车来充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这种状况,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如今拥有集成了 GPS 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无线电、数据传输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微型计算机,它们的个头比笔记本大不了多少,可以为 GPS 制导武器提供攻击所需的 4 维坐标数据。 2001 年美军进入阿富汗时,美军特种部队刚刚装备了这种微型计算机套件,在帮助北方联盟驱逐塔利班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驻阿富汗的北约国家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们已经在大量使用这些新一代近距空中支援装备和战术,此外远程视频终端( RVT )也可以作为良好的补充,这些都标志着近距空中支援和空地协同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远程视频终端技术可以让地面人员从装有光学观察设备的有人驾驶飞机或无人机上直接下载实时视频图像。对于那些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也可以通过其先进的观瞄吊舱和数据链系统让地上的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准确地看到飞行员所看到的一切。无人机同样可以通过加装数据链系统的方式成为地面人员了解战场态势和观察识别目标的眼睛。美国 L-3 通讯系统公司就在远程视频终端技术方面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美国和北约国家从该公司购置了数千套 ROVER 远程视频终端系统,法国萨基姆公司和以色列塔迪兰光谱链路公司也在积极参与该项技术的竞争。

远程视频终端技术让战斗机和无人机变成了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明亮的眼睛——这是飞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空的眼睛,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们已经在越来越熟练地运用这种技术取得更优的战术效果。在过去,如此水平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只是那些身在遥远的后方指挥所里的高级军官们的专利。

远程视频终端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结合后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可以将包括“ 9 条”在内的详细目标信息数据传递给飞行员,而飞行员也可以在抵达目标区时将自己携带的武器和油料等信息传递给前者。

注:传统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 9 条是指飞行员和地面人员需要在攻击发起前确认的 9 种任务信息,即初始参考点、目标方位、目标距离、目标海拔、目标类型、标示类型、友军方位、友军距离、地区威胁。

目标识别

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缩短了目标识别和确认的时间,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这项工作。

罗克韦尔•科林斯已经把激光目标指示器、远程视频终端和目标瞄准软件集成到一台可以单兵携带的设备上,称为“火暴风”( Firestorm ),目前已经向驻阿北约部队大量提供。英国皇家空军联队指挥官哈维•斯迈斯说,这项技术对地面部队的作战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果没有远程视频终端系统来接收空中下传的视频图像,北约部队从来不会离开基地外出行动。在需要近距空中支援时,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也很少呼叫没有装备视频下传系统的战斗机前来帮忙。

为了发掘这些近距空中支援新技术的潜力,美国和北约盟友已经在空军对地支援行动的组织和训练方式上都作了多项改变。 1991 [FS:PAGE]年海湾战争时,许多关于中东地区联合空中作战任务方案,以及确定目标位置、飞行路线、无线电呼号以及武器携带情况的空中任务命令还只能通过传真分发给空军基地和地面部队。这意味着在遥远的前线某处的航空管制官几乎不可能看到这些命令,更不知道近距空中支援飞机何时能够出现在自己的头顶。

在阿富汗,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约通过卫星通讯组建了遍及阿富汗的计算机网络,任何装备卫星电台的 ISAF 部队都能立即接入网络,通过北约综合指挥控制软件联系 ATO 要求空中部队为其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提前预警,其中包括无线电呼号、飞机型号以及武器携带情况等。地面部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前“预订”特殊要求的空中支援模式。

为了让这套系统能够发挥最大潜力,需要在训练上不断增加投入。许多北约国家都在使用近距空中支援和 JTAC 训练模式,但如今他们已经开始尝试采取协调行动来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加拿大计划建立一所 JTAC 学校,利用面积达 13 万平方米的鹅湾低空训练场来进行近距空中支援训练。

北约、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政府都在积极筹划,准备通过“帝国挑战”情报、监视和侦察演习、“大胆探索”战斗识别演习以及大型年度近距空中支援演习来帮助其联合战术攻击管制官、空勤人员和航空作战参谋人员更好地接受训练,以便为前往阿富汗参战做好准备。

更大的效果

近距空中支援的需求不会消失,许多国家的空军都在寻求方法,以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近距空中支援。战斗指挥官的需求里,近距空中支援行动的持续性和准确性始终排在第一位,但成本方面的压力意味着必须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无人机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美国空军如今正在 MQ-9 “死神”无人机上投入巨资,计划到 2015 年装备超过 300 架“死神”,能够在 50 个巡逻站执行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全境不间断巡逻。在下一个十年,无人机部队将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美国空军近距空中支援的重任。

2009 7 月在威尔士纽波特举行的谢帕德无人机欧洲年会上,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展示了一系列无人机专用的新型武器。雷神公司的产品包括 10-15 磅、 50-80 磅以及 1000 磅弹药,其三种主要产品分别为小型战术导弹、战术导弹和“季候风”概念武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目前正在为其 UAS 无人机系统配备 AGM-114P “海尔法” II 导弹,使这种目前应用于空军“捕食者”和“死神”无人机的导弹拥有离轴发射能力。洛•马公司还在为 UAS 开发新型武器,包括两种 70 毫米制导火箭,分别为 10 磅的“影子鹰”和 25 磅的“短剑”(直接攻击制导火箭 DAGR )。联合空对地导弹( JAGM )有望成为洛•马公司的新一代大型 UAS 武器,还可能用于装备武装直升机和喷气式战斗机。

MBDA 也在开发自己的适用于城市作战的新型武器,未来空面制导武器( FASGW )将成为直升机和战斗机的高端武器,这种武器重量约 50 公斤,完全可以成为无人机的装备。

为了增强近距空中支援的持续性,美国空军正在重新更新其老旧的 AC-130 炮艇机队,把过剩的 C-130 改装成新的炮艇机。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正在实施一项名为“收获鹰”的计划,其内容便是把一些 KC-130J 空中加油 / 运输机改装成炮艇机,用于在阿富汗执行任务。改装后的 KC-130J 将配备可在数小时内拆装的任务组件,能够使用 30 毫米机炮和发射“海尔法”导弹,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另一个延长近距空中支援飞机任务时间的办法是设法把它们部署在前线附近的简易机场上。

[FS:PAGE]

美国空军希望在 2010 年国防预算中获得 9000 万美元,用于启动轻型攻击 / 武装侦察( LAAR )计划。按照计划,空军将在 2012 年组建一个中队规模的飞行部队,装备改进型涡桨教练机,专门执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务。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越南战争,那时美国就是重新拾起了上世纪 50 年代的 A-1 “天空打击者”,从越南茂密丛林中的简易机场起飞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近距空中支援的下一个重大技术进步可能会是非致命武器的采用,这样就能显著减少攻击行动的附带伤亡。五角大楼自 21 世纪最开始就一直筹划把定性能武器——化学氧 - 碘激光器( COIL )搬上 AC-130 ,但该项技术至今还不够成熟。波音公司把这一设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先进战术激光武器( ATL )计划,五角大楼先进概念技术展示计划为其提供了大笔资金,如今这种天基激光武器已经趋向成熟。

单纯从成本角度考虑,使用炮艇机和新型空中装备进行近距空中支援会让美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欧洲和其他国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要依靠喷气式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来执行类似任务。

阿富汗战场提出的实际需求要求北约空军加速装备先进观瞄吊舱、远程视频终端和其他数字化近距空中支援系统。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现在已经拥有数量可观的先进无人机,它们装备武器开始介入近距空中支援只是时间问题。英国已经开始用“死神”执行武装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意大利也将随后仿效。

过去 20 年近距空中支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约在阿富汗战场的实践表明,近距空中支援仍然是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作战的核心空中任务,这一事实注定各国仍将继续在训练、装备以及新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但是最终的收获物是什么,还要到战场上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