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资讯

人防动态

当前位置:人防资讯 > 人防动态 > 正文

解放思想 创新实践努力推进人防工作新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12

 

江门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 龙家建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发现新路径的法宝。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省十届二次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主题,令人振奋,发人深省。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必须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而解放思想不仅需要“敢”和“破”的勇气和力度,更需要“立”和“干”的智慧和能力。人防工作在新时期更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意识观念,科学发展,结合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应急、城市建设、国民教育等方面促使人防指挥建设、人防工程建设、人防宣传教育等有所突破,促进人防新发展。

人防指挥建设要与城市应急指挥相结合

    《 人民防空法》明确了人防建设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人防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应急处置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城市的安全稳定。人防应急指挥是保障战时人防应急需要而平时组织建设和准备的组织指挥平台,主要是为战时服务的。然而,随着和平建设的发展与城市抵抗各种灾害的需要,人防建设的重点已转向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相结合,因此,人防组织指挥建设更应与城市应急处置指挥相结合。

    (一)组织指挥机构的结合。 战时防空袭组织指挥机构是同级党、政、军主要首长构成的组织指挥集体,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防空袭斗争。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安全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范和及时清除、减少这些威胁造成的严重后果。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城市的正常运作,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和有力的组织指挥。人防组织指挥机构既然能担负起战时城市反空袭以及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抢险救援等组织工作,同时也能成为平时组织实施安全保障,处置应急事件的组织指挥工作。因此,平时防空和应急处置组织指挥机构要结合战时组织指挥机构的工作开展适应性训练和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面前临危不惧,有序处置。

    (二)通信保障的结合。 为保障战时有效组织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人防构筑了有线、无线、微波、短波、超短波等通信保障手段,形成了军地互通、上下联通、有线无线互接的多方立体通信体系,为战时反空袭斗争提供了坚强的通信保障。人防通信保障是人防建设的重点,其设备采取通讯方式多样,不仅能满足战时的需要,还能为平时防灾抢险提供足够的保障,其稳定性、可靠性更优越于民用通信设施。人防通信保障建设如果考虑平时应急处置的需要,就能更好地发挥人防通信资源的作用,更好地锻炼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战时通信保障作好准备。因此,人防通信保障建设不仅要考虑战时需要,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平时应急事件指挥通信的需要,为城市应急处置提供服务。

    (三)疏散基地建设的结合。 人防疏散基地是为城市公民战时提供适当的避难场所。首先疏散基地建设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由于临战时人口疏散量大,对安置地的承受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疏散基地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可解决乡镇的供水、供电、路通的问题,改变农村面貌。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减少投资,为战时人员疏散提供了安置场所。因此,作为疏散基地建设的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预有一定的存余量,以满足战时城市人口的疏散安置。其次疏散基地建设要与城市应急疏散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各种不安全因素相应存在。特别是城区内建有大量石化、天然气等高危设施,该设施会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造成损坏,引发次生灾害,安全隐患极大,必须提前做好人口疏散保障。因此,疏散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应急疏散要求,建设战时用于人口疏散与平时用于应急避险的一体化疏散场所。

[FS:PAGE]

人防防护设施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城市人防防护设施是战时人员、物资隐蔽防护的主要场所。做好城市人防防护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城市防护能力,减少空袭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的发展,为加快人防防护工程建设提供了机遇。

    (一)人防防护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规划是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人防设施科学合理建设的必然要求。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人防防护设施配置、布局,提高其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是科学做好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要切实把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建设中,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防护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它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防需要,兼顾人防功能。城市规划的广场、公园等休闲活动场所,可结合地面建设修建人民防空地下室,平时作为停车场、公共活动及休闲场所,战时作为人员隐蔽的防空地下室。江门市长堤广场及东湖广场是较好的例子,地面建成市民的活动场所,地下建成防空地下室,不仅解决了城市平时停车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城市防护能力,发挥较好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二是规划重点经济目标时,合理配置人防专业队伍工程。城市重点经济目标是现代战争敌方空袭的重点,也是城市反空袭斗争中加强防护和抢险救灾的重点。规划重点经济目标建设中,除加强目标本身的防护标准外,对重点目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特别是当重点目标受到损伤和破坏后,要及时进行抢险抢修,消除损伤后果。因此城市重点经济目标周边范围,要修建相应的人防专业防护工程,战时布置人防专业队,使专业队及时组织抢险抢修,最大限度减少重点目标受到损坏后造成的后果。

    (二)人防防护设施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将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基础建设,不仅给城市的交通及市政建设带来重大的改革,同时也为人防防护工程建设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当前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结合城市防护功能的要求,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深层上研究探讨战时把城市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保存战争潜力。对城市防护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实现地面地下防护工程的联通,形成整体、多维、网络式的立体防护体系。

人防宣传教育与国民教育相结合

    人防宣传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人防宣传教育与国民教育相结合,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人防宣传教育应与普法教育相结合。要提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成效,人防宣传教育必然要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只有结合全民的普法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全面性和普及性,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其次人防知识教育应与防灾应急教育相结合。人防知识的提高和防护技能的掌握是战时自救互救的保障。应把人防“三防”知识教育与防震、防火以及应急事件等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对防空和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减少意外伤害,降低损失。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创新人防建设,促进人防发展的需要。人防工作要积极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要跳出人防看人防,要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创新人防发展思路,探索人防发展新途径,促进人防发展,把人防工作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努力实现“战备人防、效益人防、和谐人防”,不断开创人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