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资讯

人防动态

当前位置:人防资讯 > 人防动态 > 正文

回顾艰难发展历程 细数人防建设辉煌

发布日期:1970-01-0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东人民防空事业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回顾广东人防艰难发展历程,对于广东人防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谱写新的辉煌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

   开启人防建设新天地

   广东人防工作是从1951年1月遵照华南局《关于传递防空情报办法》施行命令开始的。58年来,广东人防伴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壮大,人防组织机构从无到有,人防建设规模从小到大,人防保障实力从弱到强,经过一代代人防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之路。

   1950年初,广东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之中,国民党给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布下了层层密云。同年1月,台湾国民党军出动飞机空袭广州、东莞等广东省主要城市,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质财产损失。

   1951年10月,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颁布《关于防空工作的联合指示》,按行业建立了警报、通讯、消防、救护等兼职的防空专业队伍。11月,广东省政府又颁发《关于保证及时通报有关敌机情况给防空部队与有关机关的规定》,规定邮电部门和军事部门共同负责空情保障工作,这个时期人防工作的重点是对付敌人空袭的应急性防空措施。1954年9月,广东省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省政府代主席陶铸任主任,其办事机构为广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隶属省公安厅,对内称第八处,对外称人防办。主要负责全省人民防空的部署和实施,开展防空宣传教育,拟定防空袭预案,制定、颁布空袭警报、灯火管制和治安管理等规定,组织防空期间的人口疏散。1956年5月,广东省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省人民防空工作会议,会议研究确定了广东省人民防空工作应采取“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工作重点放在结合基本建设贯彻防空工程技术措施方面。按照全省防空工作会议要求,广州、汕头、湛江、韶关、茂名、佛山、江门、惠州、潮州、阳江等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民防空组织机构。1957年1月,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移交省武警总队。同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撤销人民防空委员会,公安部根据中央指示提出了撤销各级人民防空机构的意见。但广东作为沿海城市,由于地理环境情况特殊,保留了人民防空组织机构。

   1966年至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人防工作中断。1969年中央和全国各地人民防空委员会开始恢复重建。

   1969年至1978年,是广东人民防空事业由应急建设转入全面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对人防工作的管理体制作出了调整,由公安部门移交军队管理,形成了军政双重领导体制。1969年9月,广东省人民防空委员会改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先后担任组长,人防办事机构为广东省防空指挥部,省军区副司令员任主任。

   广东省人民防空机构从1954年成立到1978年,人防战备思想和防空常识教育、城市人口疏散计划、防空专业队伍、通信警报建设等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奠定了人民防空事业不朽的发展基石。一是普遍进行人民防空知识宣传教育。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工作的指示》,采取举办防空展览会、进行防空实地演习,组织人民群众接受人防知识训练。在卫生、邮电、工程建设、商业、交通运输等专业学校,开设防空课程,广泛进行人民防空知识的宣传教育。二是组建人防专业队伍,培训干部。组建了人员救护、交通管制、防化消毒、治安纠察、通信抢修等多个人防专业队伍,在省公安干部学校举办防空组织指挥培训班,对各种队伍普遍进行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训练、演习,培训人防专业人员1200多人。三是组织防空训练和演练。根据局势变化和防空袭方案的要求多次组织防空袭演习。广州、汕头、湛江等城市各种防空专业队伍投入兵力5900多人(次),出动飞机和车辆110架(台)次,参演群众18万多人(次)。四是有序组织人口疏散。大多数城市制定了人口疏散规划,临战时再动员疏散。广州等重点防空袭城市人口到指定农村社、队挂钩,参加劳动,建立联系,作为战时疏散点。五是发动群众挖防空洞。全省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深挖洞”的号召,掀起了群众性的修建人防工程的热潮。广州、湛江、茂名等重点人防城市的党政军干部发动群众挖了大量的防空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掩蔽问题。六是启动并不断完善指挥通信。全省各设防市、县拟制了防空袭预案、《空袭警报规定》、《城市灯火和交通管制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修建了省指挥工程。全省人防系统安装电话总机21部,组建防空哨400多个。

[FS:PAGE]

   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

   面对不同时期防空袭的新任务,着力加强组织指挥体系建设,人防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初期,人防战备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防空工作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平时期广东人防建设的新路子,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东人防工作随着指导思想的转变而调整,坚持以“打赢”为基点,采取有力措施,投资近亿元资金进行省某重点工程改造和配套建设,建立顺畅、高效的人防组织指挥体系。目前,省和21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军政一体的战时指挥机构,成立了省、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省及广州、深圳等多个市基本建成集指挥、控制、情报、通信、警报、监控于一体的人防指挥信息平台,并与党政军机关互联互通;全省21个地级市均建立了固定和机动指挥通信系统。警报器数量每年随城市面积的拓展相应调整和增加,年增长率达13%,各市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并建成了警报统控系统。

   全省人防重点城市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已全部完成,并全面启动各县(市、区)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广东省城市防护面积每年以18%-20%的幅度增长。目前,城市人均使用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尤其是“十五”期间,实现了人防工程的快速增长,先后修建了以“广州康王路地下商城”、“汕头火车站站前人防工程”、“深圳市市民广场人防工程”等一大批人防“窗口”工程,确保了人防工程面积与城市协调发展。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坚持平战结合造福人民,开创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新局面。广东人防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找准“市场”与“战场”的最佳结合点,开创了广东人防平战结合工程建设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5月,南方大厦人防工程经过7年建设竣工,是全国第一个平战结合投入使用的人防工程。1994年4月,广州火车站东广场人防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 4万平方米,被国家人防办评为优良工程。广东人防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走出了多元投资搞建设的新路子,人防经济已成为我省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年10月,香港康明集团有限公司全额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修建完成了总建筑面积4. 8万平方米的广州康王路人防工程,开创了中南地区引进外资建设人防工程的先河。“十五”期间,全省吸收社会资金6.4亿元建设人防工程,外资、民营等资金独资或合资修建的大型人防工程43个,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超过900万平方米,年产值累计19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545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45万个,初步形成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新局面。

   面对法制建设的新发展,逐步完善法制体系,人防建设进入法制化发展时期。1998年7月,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同年8月公布实施。这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专门规范全省人民防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是人防事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广东人民防空事业进入依法建设的新阶段。2003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建设管理规定》,并以省政府令发布执行,成为第一个以省政府令形式发布的专门规范人民防空警报通信建设与管理的省政府规章。10多年来,围绕《人民防空法》的贯彻实施,大力加强人防立法、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工作,人防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全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民防空工作的意见》、《广东省人民防空宣传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大部分地级市和部分县(市、区)出台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指挥通信、宣传教育、机关建设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初步建立起了全省人民防空法律法规体系,为全省人防工作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省人防办先后多次提请并配合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对全省贯彻人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检查,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有效地遏制了违反人防法律的行为。

[FS:PAGE]

   面对宣传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大力推进人防宣传动员,营造人防建设良好环境。广东人防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学校、新闻等部门的作用,不断更新内容、创新形式、改进方法、扩大阵地、完善机制,广泛开展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的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人防建设的积极性。1998年以来,省人防办先后拍摄制作了反映全省人防发展的《卧龙腾飞》、《前进中的广东人防》电视专题片,编辑出版了《天盾情怀》,广州市人防办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羊城天盾》专题片,打造了人防“品牌”。2006年8月,广州市政府、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联合主办了《人民防空法》颁布10周年纪念活动暨“欢乐中国行——走进广州”大型综艺晚会,并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开创了人防法规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为载体进行宣传的先河。

   坚持开展人防知识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的“五进”活动。1987年,省人防办、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在初级中学进行人民防空“三防”知识教育工作的通知》,当年全省10个人防重点城市22所市区中学5476名师生接受了教育。1991年,召开了全省初级中学“三防”知识教育表彰会议,开展“三防”教育的学校增至200所、学生51000名。2002年,积极争取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部门的支持,将人防知识教育扩大到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区中学和有条件开展此项教育的乡镇初级中学。2008年8月,省人防办与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法制办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形成全省各部门齐抓共管人防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开展人防知识教育的初级中学达1356所,接受人防知识教育的学生累计达200万余人,人防重点城市城区中学生接受人防知识教育率达100%。

   面对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人防事业跨越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人防改革发展的不同要求,多次对人防体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2000年机构改革,省人民防空机构作为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和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门,下设5个处和2个直属单位。2002年,深圳市作为“防空与应急救援一体化”工作试点城市,率先建立了集人民防空、核电事故应急、地震抗震“三位一体”的民防体制,为全国人防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借鉴。2002年9月省人防建设研究设计院与省人防办脱钩改制为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人防机构。

   勇挑重担履行新使命

   广东,地处祖国南大门,东望台湾,南接港澳,濒临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家和战区人防应急准备的重点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建设发展较快,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众多,石化、核电站、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容易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增加。如何在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重要经济目标分布广泛的经济大省建立有效的公共应急救援体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广东人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07年,新的领导班子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建设“战备人防、效益人防、和谐人防”,全面提高“九种能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加强“三个人防”建设的总体目标,研究制定了全省人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近期目标、改革重点和具体工作措施。2008年,在全省人防系统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争当人防科学发展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梳理出了广东人防存在“八多八少”的问题,形成了“五个必须、五个解放出来”的共识,拟定了二十多项意见、措施,人防组织指挥体系建设、人防工程平战结合转换应急准备工作、城市防空袭方案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影响和制约广东人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FS:PAGE]

   数十年来,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广东人防始终履行“平战结合,为民造福”的使命,坚持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工作要求,积极拓展工作领域,拓宽发展渠道,努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对突发事件、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春节前夕,广东遭受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全省各级人防部门迅速反应,主动参与救灾工作。广州、韶关、湛江、潮州、揭阳等市人防部门启动了人防应急预案。全省共出动人防专业队伍7500多人次,救护群众41000多人次,修复线路460多千米,抢修道路 220千米。开放人防工程21批次,为3800多人次执行救灾任务的武警和公安干警提供避雨避寒场所。茂名市组织电力抢险队42名技术骨干、5辆发电车,开赴贵州省都匀市协助抗冰冻救灾工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省人防系统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防专业队伍派出的医疗专业队和抢险救灾专业队直接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受到广泛好评。

   广东人防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省军民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人防人的艰辛、拼搏、进取。江泽民、李长春、张万年、迟浩田、梁光烈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广东人防工作。正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国家人防办和军区人防办的正确指导,广东人防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向前开拓,锲而不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赢得了上级和社会的一致褒奖。2000年以来,省101工程管理处先后5次被国家国防动员委会员、广州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人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省和广州、茂名人防办被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评为“十五”期间人民防空先进单位;2007年,省人防办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茂名等六市人防办被国家人防办评为“准军事化”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人防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81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这为广东人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0091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四次会议审议的《关于落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的工作意见》中,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为广东人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广东人防发展再次提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广东人防不辱使命,以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开拓创新,埋头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三个人防”建设,为争当人防科学发展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